当前位置: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城乡水系统保护与修复研究室 >> 部门人员组成
城乡水系统保护与修复研究室及成员简介
发布时间: 2023-07-04       发布人: 水环境所网站管理员

一、研究室简介

图1 研究室成员合影

/shj/uploadfile/2019/02/12/20190212112324549_s.jpg

室主任:赵进勇

研究室有正式职工8人,包括正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3人。

 

表1 成员组成表

序号

姓名

学位

职称

研究方向

1

赵进勇

工学博士

正高级工程师

生态水工学、河流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

2

冯健

工学博士

正高级工程师

流域水资源水环境数值模拟

3

张晶

工学博士

正高级工程师

生态水工学、河流生态修复、水环境规划

4

付意成

工学博士

正高级工程师

流域水生态补偿、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水资源管理

5

崔晓宇

工学博士

正高级工程师

水污染控制与处理技术、水生态环境

6

张志昊

工学硕士

工程师

水利水电工程

7

丁洋

工学博士

工程师

 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河湖水系连通、流域水环境过程模拟

 8  张剑  工学博士 工程师   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流域生态补偿


二、研究室成员简介

赵进勇,男,1976年10月出生,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所室主任,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利工程学专委会秘书长。水环境学专业,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生态水工学、河流生态修复、城市水环境治理、流域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科研与实践工作。
    中国水利学会城市水利专委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委会委员,中国水利企业协会水环境治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水影响评价中心聘任评审专家,全国生态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亚洲河流生态修复协作网络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AHR)会员,加拿大水资源协会会员,中文核心期刊《水资源保护》第九届编委会委员,中文核心期刊《水生态学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委员兼生态水工学方向特聘编辑。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济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长春工程学院合作硕士导师。
    主编水利部行业标准《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导则》、参编水利部行业标准《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导则》(SL709-2015)。参与编写专著五部:《生态水利工程学》(2019)、《河流生态修复》(2013)、《生态水利工程原理与技术》(2007)、《生态水工学探索》(2007)、《中国洪水管理战略研究》(2006),其中《生态水利工程原理与技术》获第二届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奖提名奖,参与翻译专著《水利GIS—水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累计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20余篇为SCI和EI检索,获得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十五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研究成果“生态水工学理论体系与技术系统构建”获得中国水科院建院60周年基础类优秀成果奖,研究成果“北京市域水环境与滨水区统筹规划”获得2013年住建部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奖,研究成果“河流生态修复理论研究与工程示范”获得2008年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研究成果“江新洲、棉船洲崩岸整治试验工程的设计、施工与观测”获得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应用成果特等奖。获得中国水科院建院60周年杰出青年奖。

/shj/uploadfile/2019/02/12/20190212113743604.jpg

冯健,男,汉族,辽宁省锦州市人,中共党员,1978年出生。1997考入河海大学理学院应用数学专业学习,2001年考入河海大学河海大学水环院,2004年毕业进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所工作。主要从事水环境数值模拟、水环境数学模型的建立,环境多元相关统计研究、非点源污染研究、水环境信息及管理系统的开发、3S技术在环境模拟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精通HEC-RAS、WASP等模型。主持和参与的项目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50余项。其中包括负责完成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和专题3 项。作为技术骨干完成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云南省水资源综合规划、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等国家重大规划4项。承担了全国大中型水库建设“十二五”规划环评、神农架林区水电开发规划环评等一系列重要工程项目,作为技术骨干完成信息产业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欧盟项目若干。作为主要参与者编制了《生态风险评价导则》(SL/Z 467-2009),申请软件著作权4项,专利5项。参与的水资源费项目“纳污红线管理与考核体系”、“全国河湖健康评估试点”的成果被水利部水资源司采纳,成果向全国进行推广。参加的“河流湖库水污染事件应急预警预报关键技术研究”获得 2010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shj/rootimages/2017/03/20/1489038242445475-1489038242453511.jpg

张晶,女,汉族,江苏人,1981年1月出生,博士,正高级工程师。2002年于南京大学环境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2010年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05-2007年就职于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从事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等工作。现主要从事生态水利工程、河流生态修复、城市水环境规划与治理等方面的科研与实践工作。作为主要参与者编制了水利部行业标准《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导则》(SL709-2015),主持和参与国家“十一五”水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中央分成水资源费项目等30余项,主持国家基金项目1项。截至目前,合作出版专著或译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检索1篇、EI 检索4篇,获得授权专利4项。

付意成,男,汉族,山东临朐人,1983年3月出生,工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河湖生态修复、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度、水生态与环境保护、生态价值测算与生态补偿等领域研究。兼任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利工程学专委会副秘书长、山东水生态文明促进会副会长、河湖网专家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会员、北京市“千人进千企”专项行动产业特派员,北京市科技人才奖项评审专家,《环境生态学》青年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人民珠江》编委,《水电能源科学》《净水技术》青年编委。绿盾2018全国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巡查先进个人。主持/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三五”水专项、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基金项目7项;主持/参与省部级项目8项;主持地方委托及其他横向项目多项。授权发明专利12项,编写水利行业/地标/团标/条例10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40余篇),出版专译著8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shj/rootimages/2018/02/01/20180201110846598.jpg

崔晓宇,男,安徽怀远县人,1984年4月生,中共党员。2006年获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12年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16年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与处理技术、水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与技术咨询工作。

曾参与“ ‘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水专项课题-浑河中游工业水污染控制与典型支流治理技术及示范研究”、“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水专项课题-辽河流域有毒有害物污染控制技术与应用示范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课题-畜禽养殖污染物减排和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风险源识别与监控技术”等一系列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并参与“辽河凌河保护区治理与保护‘十三五’总体规划”、“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四川天府新区环境保护规划”、“河南省南阳市国家重点流域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实验区实施方案”、“太子河鞍山辽阳段运粮河与南沙河生态治理技术方案”等多项咨询类项目。已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

说明: C:\Users\Admin\Desktop\Logo及照片\证件照.jpg

张志昊,男,汉族,河北省人,1994年4月出生,助理工程师。2016年获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工学学士学位,2020年获得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水电工程硕士学位,2019年曾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资助,赴美国波士顿地区参加美国农业生物工程师年会交流,现主要从事河湖水系连通、城乡生态水网研究,擅长EPANET、HEC-RAS等模型。曾参与国家自然科技基金重大项目-西北旱区农业节水抑盐机理与灌排协同调控,主持并参与编制标准《城乡生态水网建设技术导则》和《引水式电站生态化改造技术导则》,主持了“山东省淄博市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湖北省潜江市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等多项咨询类项目。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已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及专利。



丁洋,男,1993年12月生。2022年6月毕业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获水环境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工程师,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利工程学专委会秘书。主要从事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河湖水系连通、流域水环境过程模拟等研究工作。

参与国家和地方科研、生产项目10余项,包括国家十三五水专项“永定河生态廊道构建与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研究与示范”、“径流变化与人工调控影响下妫水河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水利部水利重大关键技术研究“调水工程多维多级水系连通及生态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中国水科院十四五创新团队专项“城乡水系生态景观构建理论和技术研究”。涉及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流域水环境模型研发等多个方面。参与撰写专著2部,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文章8篇,其中SCI检索2篇,EI检索1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参编团体标准2项。

张剑,男,1989年1月生。2023年6月毕业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获水环境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环境与生态管理、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流域水生态补偿等研究工作。

参与国家和地方科研及生产项目10余项,涉及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流域生态补偿、流域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等多个方面,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的流域水生态补偿标准研究”,国家十三五水专项“永定河生态廊道构建与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研究与示范”及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京津冀水资源协同管理机制创新与制度设计”,中央级预算项目“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建设”,水利部水利重大关键技术研究“调水工程多维多级水系连通及生态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以及世行项目“Towards a roadmap for River Restoration”与亚洲开发银行项目“秦岭国家公园淡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制度与策略研究”,中国水科院十四五创新团队专项“城乡水系生态景观构建理论和技术研究”。参与撰写专著2部,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文章9篇,其中SCI检索5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参编地方/团体标准3项。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3/27 14: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