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组织机构 >> 水生态环境管理与规划研究室 >> 部门人员组成
水生态环境管理与规划研究室及成员简介
发布时间: 2021-07-19       发布人: 水环境所网站管理员

室主任:董飞

研究室现有正式职工10人(正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2人。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国家水资源质量评价与预测(水资源质量评价与信息发布、地表水国家重点水质站站网规划与数据库建设、面向管理的基于大数据和多源数据融合的水资源质量动态评价与预测、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标准与达标评价方法),地表水水环境过程机理与模拟(植被水域水动力机理与污染物输移扩散规律、湖库关键水环境过程机理与模型研发、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化方法、流域-水体模型耦合系统研发),流域水环境精细化管理技术(流域水质目标管理与水环境规划关键技术、基于数学模型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效果评价、面向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水工程系统优化调度)等。

表1 成员组成表

序号

姓名

学位

职称

研究方向

1

董  飞

工学博士

高级工程师

水环境过程机理与模型技术,流域容量总量控制技术,流域水环境规划,水功能区监督管理

2

杜  霞

工学硕士

正高级工程师

流域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质量信息采集与评价

3

黄爱平

工学博士

高级工程师

水环境机理与数值模拟

4

司  源

工学博士

高级工程师

水库优化调度、水资源优化配置

5

王伟杰

工学博士

高级工程师

生态水力学调控,流域水环境模拟

6

陈学凯

工学博士

高级工程师

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水环境过程模拟

7

王威浩

工学硕士

助理工程师

水资源系统优化配置

8

马冰

工学硕士

工程师

 流域水环境过程机理与数值模拟

 9  张剑楠  工学硕士  助理工程师  碳排放分析,水资源规划等
 10  李今今  工学博士  工程师 农村河道水质改善、长江河滨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污染治理


二、研究室成员简介

 

董飞,男,1983年6月生,山东淄博人,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2006年于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获水利水电工程学士学位;2011、2014年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分别获水环境学硕士和水环境学博士学位。2016-2017年德国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Helmholtz 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Research)访问学者。曾于2006-2008年就职于淄博市水利勘测设计院,从事水工设计等工作。现主要从事水环境过程机理与模型技术、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等研究。研究提出了基于三维水动力模型的分层湖库垂向扩散系数计算方法,研究建立了基于水文过程的动态容量总量计算与分配技术体系、基于逐月适线法的设计水文条件确定方法、基于污染分担率的湖泊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N/P滞留系数反演计算方法。方法分别在辽河、太子河流域和洱海、抚仙湖、杞麓湖、狮子滩水库、德国Arendsee湖等湖库得到应用,同时为国务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工作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主持或参与各类项目20余项,主要包括:国家水专项“重点流域环境流量保障与容量总量控制管理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课题、“径流变化与人工调控影响下妫水河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子课题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库退役后库区沉积物内源磷的迁移转化特征”、“大型水库变温层极小溶氧区形成机理及预测模型研究”(中德合作)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型水库分层的水质响应及影响缓解技术研究”课题、“水资源质量动态模拟与预测”课题、“一湖两海湖体多介质污染物消减与生态补水联动调控技术”课题等;中央分成水资源费项目“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综合监管方案”等,水利重大科技问题研究项目“保障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战略研究”、“新时期南水北调工程战略功能及发展研究”等,长江驻点项目“乐山市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综合解决方案”,地方项目“天津港保税区水环境精细化管理智慧平台建设”等。

已发表论文25篇,其中SCI收录9篇,EI收录12篇;参编专著3部,参编国家标准1项、水利部标准2项;获得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9项。

168杜霞水环境所1

杜霞,女,汉族,1964年6月出生,硕士研究生,教授级工程师。1996年获日本早稻田大学环境工程硕士学位。1997年5月进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主要从事水资源质量评价、水环境保护管理、标准和规划的编制工作。按职能工作内容分为公益和科研工作两大块。

在科研工作方面,自获得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以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参加人,先后参加了32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水利部科研项目18项、环保部科研项目1项、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1项、地方项目6项,涉及规划、标准、水污染控制、重大水利工程影响评估等。作为项目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先后参加完成的项目有: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质及污染源调查评价、全国饮水安全规划、“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跨界河流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评价与演变规律研究”、水专项北运河水系中游重污染河段水质改善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北运河水系中游通州新城河道生态护岸构建技术研究”、水利部和国家统计局项目“水资源环境经济核算”、水利部财政部项目“水资源资产负债表”、财政部专项计划项目:“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生态环境影响评估”课题“沿江两岸分散式取水及地下水供水安全性影响评估”、水利部重大规划咨询项目“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和“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水利部重大项目“21世纪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变化研究”、水利部项目“纳污红线管理与考核体系建设”、云南省重点科技项目“云南重要高原湖泊水资源保护利用专题研究”、黑龙江省项目“汤旺河水质背景研究”、吉林省项目“吉林市水源地水质超标项目调查评价”、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温榆河河道生态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等。

在公益工作方面,承担了水利部水资源司、水文局下达的《中国地表水资源质量年报》、《中国水资源公报水质编制》、《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水环境状况通报》、《全国重点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旬报》等公益报告的编纂工作

近年来发表论文近14篇,合作出版专著和译著7部,获得技术发明10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专利4项),参编已颁布标准3个(1个国标、2个行标)。

 

 

黄爱平,男,1989年11月生,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2011年获四川大学农业水利工程学士学位,2014年获四川大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硕士学位,2018年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环境机理和数值模拟、重大水利水电工程水环境影响等研究,包括水动力及水质模型、富营养化机理与数值模型、湖泊沉积物机理与数值模型等。构建了鄱阳湖水动力学与富营养化模型,研究了鄱阳湖水文水动力特征与响应机制、鄱阳湖水质过程及低枯水位调控情景下的富营养化演变规律,深化了对大型通江湖泊水动力与富营养化机制的认知。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鄱阳湖水文水动力过程与生态演替相互作用机理多尺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数据同化技术的湖库生态动力学模型参数率定方法研究”,全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水体水资源质量监控预警系统”,工程咨询项目“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和“淄博市博山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等。发表学术论文3篇,参与编写专著1部,获得专利1项。

 

王伟杰,男,1988年3月出生,工学博士,博士后。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作为国家公派研究生到Duke University(杜克大学,美国排名第8,世界排名第18)进行联合培养,高质量完成多项科研任务。主要围绕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河流健康保护、湖滨带生境修复开展研究,从事水生植物与水流的相互作用、污染物迁移转化以及水环境精细化数学模型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目前主持科学基金3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全流态过程植被水流的能量损失机理研究(5180928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植被化明渠水流的流速分布及沿程水头损失系数特性研究(2017M610949),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8T110122):紊流条件下水生植被的相对粗糙度定量化研究。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439007):鄱阳湖水文水动力过程与生态演替相互作用机理多尺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挺水植被环境中逆向射流和浮力射流近区稀释机理研究(11672213)、植被斑作用下生态河道水流结构及纵向混合机理研究(11372232),家“十三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项:妫水河世园会及冬奥会水质保障与流域生态修复技术和示范(2017ZX07101004)、京津冀南部功能拓展区廊坊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与综合示范项目(2018ZX07105),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大型水库分层的水质响应及影响缓解技术研究(2016YFC0401701)、水资源质量动态模拟与预测(2018YFC0407702)。

目前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其中SCI论文8篇,累计影响因子22.4,代表性论文发表在国际高水平SCI期刊,包括Water Resources Research(JCR一区TOP)、Journal of Hydrology(JCR一区TOP)、Ecological Indicators(JCR一区)、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JCR一区)、Journal of Hydraulic Research(JCR二区)、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JCR三区)、Journal of Hydrodynamics(JCR三区);另有EI论文3篇,会议论文3篇,并参与撰写著作一部。

获得重要科技奖励和荣誉8项,包括农业节水科技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奖,排名第8),辽宁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厅级奖,排名第14)1项,国家奖学金2项(教育部),国家励志奖学金1项(教育厅),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成果奖1项,并荣获武汉大学研究生“弘禹论坛先进个人”、武汉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

 

司源,女,1990年1月出生,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2013年获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18年获清华大学水利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博士期间曾获国家公派留学资格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进行联合培养。主要从事梯级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曾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河源区及干旱区降雨径流挖潜与高效利用技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水联网多水源实时调度与过程控制技术”,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三江源地区水文-生态系统演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变化环境下的黄河上游梯级水库冰期调度优化”,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科技项目“黄河上游水情预报和流域发电量预测研究及应用”等项目,并参与青海省水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编制等工作。已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EI论文2篇、国际会议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

 

陈学凯,男,1990年2月生,中共党员。2019年6月毕业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获水环境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流域水环境过程模拟等研究工作,包括农业区域水文循环及非点源污染模型、城市区域管网水动力及非点源污染模型、水功能区水质风险评价等。构建了以受纳水体水质目标倒逼的,降水驱动—污染物产生及冲刷—流域(管网)迁移—入河河流水质响应—受纳水体水质响应的多要素、全过程反应链条,支撑了流域水环境精细化管理工作。

参与国家和地方科研、生产项目10余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型水库分层的水质响应及影响缓解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底栖动物为指示的溪流生态对拆坝时空响应及评估研究”、水利部水功能区监督管理项目“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风险图编制”、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技术咨询项目“程海湖健康评估及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实施方案”、天津地方行业咨询项目“天津港保税区水环境精细化管理智慧平台建设”,涉及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流域水环境数学模型二次研发等多个方面。参与撰写专著1部,发表论文2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撰写11篇,SCI检索3篇,EI检索3篇,以第一、第二发明人申报发明专利7项,授权专利4项,授权软件著作权2项,参编团体标准2项。获国家研究生奖学金、中国水科院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诸多奖励。

 

王威浩,男,1995年7月生,工学硕士。2017年获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20年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土木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水资源优化配置、社会水文学、流域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曾参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黄河流域旱情检测与水资源调配技术研究与应用”,并组织开展江苏省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高原热力作用对江南春雨的影响机制研究”,针对贫民区地区的水资源优化课题项目“水资源极度匮乏下的多资源系统化分析-以乌干达贫民区为例”,社会水文学课题项目“社会水利意识和洪水事件的关系研究-基于黄河流域”。本科期间参与编写论文2篇,研究生期间完成项目文章4篇。



马冰,女,1993年7月生,工学博士。2015年获太原理工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18年获四川大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硕士学位,2021年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工程师。主要从事流域水环境过程机理与数值模拟等研究工作,包括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河流和湖库水动力水质模型开发和应用等。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大型水库变温层极小溶氧区形成机理及预测模型研究” (中德合作)、“丁坝对改善城市河流水生生物生景多样性的机理研究”等;国家水专项子课题“径流变化与人工调控影响下妫水河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中国水科院动态调研专项“排污许可证国内外技术方法体系比较研究”等,涉及流域水生态环境管理与规划、湖库水环境过程机理、水动力水质预测模型研究等多个方面。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SCI检索2篇,EI检索1篇,中文核心期刊检索2篇,授权软件著作权1项。

 

张剑楠,男,1994年1月生,工学硕士。2016年获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22年获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主要从事碳排放分析,水资源规划等方面的研究。

完成研究“通过生态扩展投入产出模型进行温室气体排放代谢分析-加拿大案例研究”。曾参与项目“加拿大风电行业增长与经济发展研究”,曾参与项目“开发用于萨斯喀彻温省温室气体分析的可计算一般平衡模型”。

1

李今今,女,1988年10月出生,工学博士。2011年获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学士学位,2015年获首都师范大学环境工程硕士学位,2022年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工程师。主要围绕农村河道水质改善、长江河滨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污染治理,开展生态水力学机理及模型研究、生态水力学实验研究等。

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农村河道水环境质量改善与水资源利用技术途径”“水资源质量动态评价与预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流态过程植被水流的能量损失机理研究”,中国水科院院专项“丹江口水库水环境治理战略研究”,中国水科院人才项目“河滨带植物种子随流输移机理及植被水动力学特性研究”等。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篇,其中SCI检索3篇,授权软件著作权2项,参编大型企业内部发展规划2项。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4/17 14: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