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组织机构 >> 水生态环境模拟与调控研究室 >> 部门人员组成
水生态环境模拟与调控研究室及成员简介
发布时间: 2021-07-19       发布人: 水环境所网站管理员

一、研究室简介

室主任:骆辉煌

研究室有正式职工7人,包括正高级工程师6人,工程师1人。

表1 成员组成表

序号

姓名

学位

职称

研究方向

1

骆辉煌

工学博士

正高级工程师

水生态与水环境数值模拟与调控、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水污染经济损失与补偿

2

马 巍

工学博士

正高级工程师

水环境模拟与调控、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

3

冯顺新

工学博士

正高级工程师

流体力学数学分析及数值模拟、水动力及水环境数值模拟、生态水力学、水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水库生态调度、河湖水系连通、河流景观生态学、绿色水电

4

黄钰铃

理学博士

正高级工程师

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水利、水影响评价、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等方面的研究与技术咨询工作

5

蒋 艳

工学博士

正高级工程师

水文水资源、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等

6

杨青瑞

理学博士

正高级工程师

水生生物调查评价、生态水力学、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7  曹天正  理学博士  工程师  水文水资源 环境科学 地下水数值模拟 同位素地球化学

 

二、研究室成员简介

骆辉煌,男,湖南新田县人,1973年9月生。1996年获西安理工大学学士学位,其后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获得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硕士学校和水环境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室主任;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水生态与水环境数值模拟与调控、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水污染经济损失与补偿等。

近年来,积极致力于鱼类生态水力学研究,重点研究典型栖息地特征、关键水生生物生态水力学需求、水生态修复技术等。在长江干流、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南四湖及珠江河口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和科研骨干,先后参与国家重大科学计划项目(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行业公益研究专项项目等)13项、国家重大规划及大型工程咨询项目5项、省部级重大科技与咨询项目8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及其他项目3项,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学术论著5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发明专利11项,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优秀职工5次,受聘为北京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人民珠江》特邀编委。

通过“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生生物与自然环境综合调查”、“补偿下游河流水生生物繁殖条件的三峡-葛洲坝联合调度技术方案与示范效果评估”、“河流生态修复适应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水力化学评估”、“长江上游保护区珍稀特有鱼类繁殖生长的关键环境因子综合分析研究”、“长江中游重要生物资源栖息条件恢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赤水河鱼类栖息地模型构建及特有鱼类产卵场适宜性分析”、“长江“四大家鱼”产卵场水动力特性研究”和“长江上游(宜宾至重庆段)综合开发与生态屏障建设规划综合开发和生态屏障建设对鱼类生境影响评估专题”等项目研究,在鱼类繁殖生态需求的生态水文学水力学机制、水生生物栖息环境修复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丰富了水生生物保护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专题研究”、“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专题-入河污染物限排总量分解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开发水温累积影响及其对策措施研究”、“滇中引水工程水源工程水温影响研究”、“山东省枣庄市污染治理对南水北调南四湖段环境影响分析”、“松滋河闸控工程对洞庭湖湖区水动力及水质条件的影响研究”、“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入湖实施方案之水量水质监测方案”等项目,在水资源保护及水环境模拟技术的理论方法方面取得一定创新,其研究成果已被省部级行业主管部门决策采纳。通过“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专项:流域水污染补偿机制研究”、“自然科学基金-流域水污染经济损失补偿理论模式研究(50379055)”、“引江济太综合效益评估研究”、“国家环保公益专项-太湖流域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关键技术研究”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专项-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比率技术框架研究”等项目,在水污染生态补偿和排污权交易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研究成果为生产部门采纳。

/shj/rootimages/2017/02/22/1487239380525099-1487239380528346.png

马巍,男,四川省平昌县人,1976年3月生,中共党员。1999年和2001年分别获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000年并入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水文水资源专业学士、硕士学位,2010年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博士学位,期间于2006年通过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考试。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四级教授;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水环境数值模拟与调控、水污染综合治理、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水利血防科研等。

近年来参与完成的科研与工程咨询项目超过50项,包括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3项、973项目1项、国家(重大)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先后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北京水利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技成果应用一等奖、中国水利学会优秀论文奖、全国环境与生态水力学优秀论文奖、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青年学术交流一、二等奖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出版学术论著6部,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公开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篇,ISTP收录1篇。

通过“三峡库区主要污染物与泥沙耦合作用及其对水质的影响研究”、“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关键技术研究”、“引水改善太湖流域区域性水环境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等项目研究,在大型水电工程生态水文学和水力学作用机制、水库泥沙运动过程的环境效应、水利工程改善流域水环境的调控方式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丰富了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作用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流域治理开发专项规划“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引江济太实施条件下近期太湖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研究”和“北台上水库上游雁栖河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等项目,在水环境模拟技术及湖库富营养化预测的理论方法方面取得一定创新,其研究成果已被省部级行业主管部门决策采纳;主持完成的“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改善滇池水环境关键技术及应用”系列成果,不仅为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在规划、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及运行调度运行等全过程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撑,同时还丰富了高原地区跨流域河湖水系连通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技术方法,目前该工程的实施已扭转了滇池水质持续变差并稳步向好的方向发展;主持完成的“糯扎渡绿色水电工程建设规划研究”、“金沙江下游干流梯级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呼伦湖水资源配置及水环境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滇中引水工程对受水湖库水环境影响”、“滇池防洪能力提升与北部水质水质工程规划”等研究成果均已应用于工程实践。

冯顺新,男,湖北仙桃人,1973年2月生,中共党员。1994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河流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4-1999年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工作,任助理工程师;200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获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获博士学位;2007-2008年在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任研究助理(Research Associate);2009-2010年、2014年至今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工作,2010-2014年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流体及地表水数值模拟,包括流体模拟、区域气象模拟、地表水水动力/水温/泥沙/水质数值模拟,研究水工程对以长江为代表的河流生态系统、以我国西南湖泊(洱海、泸沽湖、异龙湖等)及东南湖泊(太湖)为代表的湖泊水环境的影响及调控,以及河湖连通的生态环境影响。

在长江水生态研究方面,主持了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筑坝河流的生态效应与调度补偿研究”、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专题“筑坝河流生态需水调控技术研究”、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项目“三峡水库运行后白鱀豚(及江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它栖息地环境变化趋势及保护对策研究”、“长江上游保护区河道过饱和气体监测专题研究”、“基于水文—近岸区关系的长江上游鱼类繁殖环境水流研究”等项目,参加了长江上中游“鱼类繁殖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等项目,研究向家坝、溪洛渡、三峡等梯级水库对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流为代表的长江上中游河段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地表水体模拟方面,先后从事“程海湖健康评估及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桃园水库对洱海北部水环境影响综合研究”、国家“十三五”研发专项专题“湖泊泥沙淤积调控的技术原理”、国家“十三五”水专项独立课题“永定河(北京段)河流廊道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任务“人工景观缓滞水体流态调整与分区水力协同技术研究与示范”、云南泸沽湖/异龙湖湖流研究等项目。在河湖水系连通研究方面,先后主持水利前期项目“河湖水系连通战略研究”专题“不同类型河湖水系连通的功能、特征及调控研究”、水利部行业专项“河湖水系生态连通规划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河湖水系生态连通规划效果后评估技术研究”。相关成果先后获中国水科院2013、2017、2021年度科技奖应用成果二等奖、《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7年年度优秀论文奖、2018年度水力发电科技奖二等奖。

主持科研项目24项,作为技术骨干参加项目14项,发表学术期刊论文3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7篇,EI检索论文7篇。主持撰写或参编学术专著3部,参编译著1部,参编行业标准1部。

黄钰铃,女,2007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水利、水影响评价、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等方面的研究与技术咨询工作。

曾主持和参与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863计划子课题、水利部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厅攻关计划、湖北省教育厅重大项目、湖北省建设科技计划项目等纵横向项目多项。先后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应用成果奖特等奖。在Ecological Engineering、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Environmental Modeling & Assessment、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Water Research、Sci China、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申请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2项,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次,出版专(译)著3部《三峡水库支流水华与生态调度》、《湖北水电环境保护》、《河流生态学》。

蒋艳,1974年出生,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得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河海大学,获得水文水资源工学硕士学位和环境工程工学学士学位。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研究领域涵盖水文水资源、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等学科领域,主要研究领域有多目标优化决策、水文模型、水动力学模型、小波分析、数理统计、GIS数据模型与空间分析、遥感水体反演技术等。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及评价咨询、规划工作,重点关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及所引起的水环境、生态问题及减缓措施研究的科学问题。作为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骨干,先后承担完成的科研项目有:长江江苏段主要地区区域供水规划实施决策支持系统、天津市行洪河道防洪信息决策支持系统、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水量调度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淮河流域闸坝对河道径流影响及运行管理评估技术方法、淮河流域闸坝对河流生态与环境影响评估研究、北台上水库上游雁栖河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水工程规划设计标准中关键生态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研究、水利工程对淮河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与优化调控模式研究、水工程规划设计标准中关键生态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研究与示范课题:子课题2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标准确定方法研究、都市圈边缘带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与修复模式研究、《全国主要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体系专题研究、城市水源地安全保护规划方案研究、流域水环境总量控制模型研究、平原河网地区典型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专题之子题“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骨干工程生态效益分析评价”、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管理制度与水功能区限制排污协同机制问题分析研究、北戴河近岸海域环境污染成因分析及综合整治效果评价研究----北戴河入海河流水环境质量分析与纳污能力核算、新疆引额供水二期输水工程(环境评价水环境影响专题)、城镇化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影响、济南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等。在工作实践中学习和积累了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在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调度、河流栖息地保护及修复、河湖健康评价与诊断、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等理论方法方面取得一定科研成果,为行业主管部门决策采纳,取得了部分经济与社会效益。将GIS和遥感技术与水环境和水生态模拟与分析相结合,具有丰富的模型模拟、专业软件开发与应用方面的经验。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6篇,出版专著和译著各1部,申请软件著作权2部和专利7项。

杨青瑞,男,湖北随州人,1982年9月生。201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生生物调查评价、生态水力学、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作为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骨干,先后参与完成了“温度和流速对繁殖期草鱼性类固醇激素分泌的影响机制”、“筑坝河流的生态效应及调度补偿技术研究”、“雅砻江梯级水电开发生态环境效益和影响定量评价与调控机制”、“长江上游保护区珍稀特有鱼类繁殖生长的关键环境因子综合分析研究”、“雅鲁藏布江中游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怒江中下游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漓江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赤水河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岷江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沅水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等多个科研项目。

曹天正,男,1994年11月生,中共党员。2017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2019年获哥本哈根大学水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2022年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滨海流域水循环问题及地下水同位素示踪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海(咸)水入侵、多种环境示踪剂的水环境信息提取、咸淡水界面的溶质运移数值模拟研究等。作为科研骨干,先后参与了“吹填陆域淡化水体的加速形成技术体系与风险管理系统”、“河口平原区海水入侵演变机理与调控研究”“第二次青藏科考:重大工程建设的生态风险和生态修复”、“中国北方再生水修复河道的水文变化及其生态效应”、“新疆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升研究”等研究项目。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7篇。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4/29 1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