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培养 >> 博士后与研究生风采
勤于思考,蒸蒸日上—记重庆第六届水务论坛
发布时间: 2019-05-14       发布人: 水环境所网站管理员

一、越过山丘,一路进发,迎着太阳升起的地方

借着参加“第六届水务发展论坛”的机会,我再一次来到了重庆,前往市区的路上我看到的景色已经今非昔比,让我对第一次的印象生出些许恍惚,而模糊的记忆却掩盖不了最初重庆山城的印记,重庆的山水、建筑、人文的感知逐渐明朗,无不是建立在第一次的认知之上。如当初写论文一般,迷迷瞪瞪找不到方向。然而当文章终于落笔定稿,再回头看那些拗口难懂的参考文献,好似迷雾散开,思路也渐渐开阔了。

通常在经历一些当时看似“声势浩大”的事情后,我总爱问问自己,它还似你想象般庞然大物吗?记得高中的时候,几乎身边所有的人都认为高考是人生唯一的分水岭,后来我们那群人,读完大学面临读书和工作的选择,再回头望望高考,发现那条没有选择的路是人生最容易迈过去的界线。回望我刚支教的那段岁月,也因环境陌生心事繁多难以入眠,然而带着憧憬和朝气来到北京,找房搬家的时候再回忆支教初期那些客观条件的障碍,便不值一提。也因此,希望以后对正在发生的事情,即便它艰难万分,也不敢轻言放弃,怕的便是经历过万水千山之后,会后悔没跃过那座丘陵,看看其背后的风光,看看克服困难后闪闪发光的自己。

二、拨云望月,纳百家之长,让思想在流浪中成长

印象最深刻的是4月13日(周六)参加的“生态文明建设与水环境治理专题论坛”分会场。去的时候还早,找了个前排带桌子的位置,心想方便记笔记。谁知后来只写了寥寥几行字,不是因为无事可记,相反,深受震撼而无从下笔。就好像想要用一首好诗来形容某天的心情,支支吾吾却只念出两个字 “真好”!专家们的演讲相对具体,初出茅庐无法将其迅速归类总结,只能眼看着一页又一页内容翻过,火急火燎。

记两位印象深刻的演讲。

杜昀,毕路德建筑顾问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对于典型工科生来说,从PPT制作到演讲内容,都过于强调情怀。然而像我这种对艺术还怀有些许憧憬与好奇之心的工科生来说,确有几分感动。

图1 杜昀演示文档封面

杜总开篇破题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他说景观设计的主体应该是人,也理应是人。PPT的背景灰暗而深邃,看起来更像是不通人性的冷漠,却被一幅幅叠在上面的景观图所打破。景观世界不管人也好,动物也罢,都是我们所在星球的命运共同体。欢笑声,鸟叫声,潺潺溪水声是我们最早在语文课本里学会的“形容词”,描述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生环境。

图2 杜昀眼中的景观设计

倾心于他演讲中所引用的文字,或只是简单地描述,或只是平淡的抒情,娓娓而来,让人心向往之。“在它上方有三颗古老的冷杉树;它脚下狭窄的平地一片翠绿;哪里有山花开放,在微风中涌动白色的花朵。”、“隐居和从政被看做是月亮的黑暗和光明,不可分而又互补。隐士和官员常常是同一个人,只是在他生命中的不同时期,有时候是隐士,有时候是官员罢了。”

袁兴中,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教授。袁教授讲的是“生态智慧指引下的多功能湿地恢复”,他从战国时代的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讲到灵渠,讲到传统农耕时代的流域多塘,讲到桑基鱼塘,讲到稻鱼共生系统。这些我未曾接触过的传统智慧使我感到新奇。

说实话,在这之前,我对正在跟进的水专项“河流-湿地群生态连通及水体净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并没有直观的感受,水质提升也好,水生植物群落丰富也罢,只停留在数字和文字上,即便去现场调研过水生植物群落在单一样方内的植物种类、数量和生物量等基本参数,依旧无法从宏观上理解植物群落构建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直接影响。他讲到消落带的植物构建,我只看到水涨水落景观(图3)大有不同,而后才了解到专业用语称之为“双重(或多重)水位变动下湿地生态系统的适应性设计”;他讲到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我脑中浮现的是山脚有水,山上有林,湖中有水,湖边有田,人们勤于耕作,生物欣欣向荣的和谐美景。而他却话锋一转,提到隐含在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背后的生态学机制。我恍然顿悟文化与知识带给我的表达与角度是不能简单靠想象来形容的。为了写“我国水生植物群落构建与优化配置”的综述,我自认为看了很多文献,类似“不同季节下的不同配置”这样的说法在我心中默念默写了无数遍,然而我听到、看到汉丰湖(图4)水生植物群落构建前后的对比图,才真正领略到了冬季淹没和夏季出露的不同景象。那一刻我更新了一种学习方法:具象的去看问题,将文字转化成图片,将某种物品或某个时间以具体的东西储存在大脑里记忆。

图3 消落带蓄水前后景观变化

图4 汉丰湖冬夏两季景观

这世上有许多事物我未曾接触,新鲜又好奇。若只待在井里,便只看得到一方天空,且自以为是,唯有跳出来,才知那一方天空是如何渺小,便谦虚谨慎,周游以求学。

三、韶光易逝,莫要牢骚断肠,青春相伴我心飞扬

如果总在感伤过去的种种,便会错过眼前一草一木,一花一景。想起有个朋友,考研考了三次,每次的成绩都很不错,但是因为报名或者面试的各种原因,在第三年不甘心的调剂到并非第一志愿但是也还不错的一所大学。她时常跟我抱怨,所学非所想,觉得自己学习的东西毫无意义,与自己的初衷和未来背道而驰。时代日新月异,信息化让生活变得“容易”,但也让我们这个年代的人,生出更多对人生的思考。也许是我幸运,也许是我不够执着,还未曾有过她那般对某个领域的执念。但我总劝她,没有什么事情是毫无意义的,我坚信,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这个收获会在你未来的漫漫人生里,慢慢的体现,悄无声息的帮助你,指引你。我想,人是有很多细小的部件构成的,每个零部件的旋转跳跃,都是全身筋骨的一次疏通换血。现在的自己,如果能把眼前的事情都尽力做好,何尝不是一种本事呢?如果能够珍惜眼前的每一次机会,何愁遇到倾心的机遇无从下手呢?

硕士研究生 程娜 (供稿)

                                         2019年5月 于 北京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4/29 12:14:47